磴道
詞語 | 磴道 |
---|---|
拼音 | dèng dào |
字?jǐn)?shù) | 2字詞語 |
形式 | ab式詞語 |
意思:
登山的石徑。解釋:
(一)、登山的石徑。
南朝 宋 顏延之 《七繹》:“巖屋橋構(gòu),磴道相臨。” 唐 袁郊 《甘澤謠·懶殘》:“忽中夜風(fēng)雷,而一峯頽下,其緣山磴道,為大石所攔。” 元 揭傒斯 《尋舍弟將至東牢宿野店》詩:“入云攀磴道,落日及村墟。”《明史·禮志一》:“臺(tái)高三尺有奇,周以石欄,陟降為磴道。” 清 高士奇 《金鰲退食筆記》卷上:“巖洞窈窕,磴道紆折。” 郭沫若 《訪泰山雜詠·萬松亭遇雨》:“磴道千尋盡, 碧霞 鐵瓦紅。”
釋義:
1.登山的石徑。
造句:
1、崇禎和后妃們從左邊的洞門磴道上了團(tuán)城。
2、孔明令積土為磴道,先上城者為頭功。
相關(guān)詞語:
東道主安貧樂道安貧守道岸然道貌班荊道故暴虐無道北道主人倍道而進(jìn)背道而馳兵行詭道伯道無兒霸道橫行班荊道舊卑不足道悲聲載道倍道而行倍道兼進(jìn)倍道兼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