鸞龍
詞語 | 鸞龍 |
---|---|
拼音 | luán lóng |
字?jǐn)?shù) | 2字詞語 |
形式 | ab式詞語 |
意思:
(一)、鸞與龍。比喻帝王。(二)、比喻優(yōu)秀人材。
(三)、婦女頭飾名。
解釋:
(一)、鸞與龍。比喻帝王。
《文選·吳質(zhì)<答魏太子箋>》:“伏惟所天,優(yōu)游典籍之場(chǎng),休息篇章之囿,發(fā)言抗論,窮理盡微,摛藻下筆,鸞龍之文奮矣。” 李善 注:“鸞龍,鱗羽之有五彩,設(shè)以喻焉。” 晉 潘尼 《釋奠頌》:“微微下臣,過充近侍。猥躡風(fēng)云,鸞龍是厠。” 唐 武元衡 《學(xué)仙難》詩:“玉殿笙歌 漢 帝愁,鸞龍儼駕望 瀛洲 。”
(二)、比喻優(yōu)秀人材。
清 蒲松齡 《二月代劉世其與王司寇阮亭先生啟》:“載維親家:門內(nèi)鸞龍,人門杞梓。”
(三)、婦女頭飾名。
清 王鵬運(yùn) 《凄涼犯·用白石韻》詞:“麝塵濺處,顫鸞龍寶釵零落。”
釋義:
【詞語】:鸞龍【注音】:luán lóng【釋義】:1.鸞與龍。比喻帝王。 2.比喻優(yōu)秀人材。 3.婦女頭飾名。
相關(guān)詞語:
跑龍?zhí)?/a>鰲憤龍愁白龍魚服筆走龍蛇別鶴孤鸞扳龍附鳳筆底龍蛇別鶴離鸞藏龍臥虎車水馬龍成龍配套乘龍佳婿乘龍快婿乘鸞跨鳳驂鸞馭鶴禪世雕龍乘龍配鳳打鳳撈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