脩飭
詞語 | 脩飭 |
---|---|
拼音 | xiū chì |
字數(shù) | 2字詞語 |
形式 | ab式詞語 |
意思:
(一)、謹慎整飭,不違禮義。(二)、指約束言行,使合乎禮義。
解釋:
(一)、謹慎整飭,不違禮義。
《荀子·君道》:“脩飭端正,尊法敬分而無傾側(cè)之心。”《史記·秦始皇本紀》:“皇帝臨位,作制明法,臣下脩飭。”《北史·羊烈傳》:“ 烈 家傳素業(yè),閨門脩飭,為世所稱。” 宋 歐陽修 《舉蘇軾應(yīng)制科狀》:“學(xué)問通博,資識明敏,文采燦然,論議蠭出,其行業(yè)脩飭,名聲甚遠。”
(二)、指約束言行,使合乎禮義。
明 方孝孺 《答胡懷秀才》:“所愿者先乎道而后乎文,脩飭其身心而無預(yù)蘄乎聲譽。”
釋義:
脩飭的拼音是xiū chì,注音是ㄒㄧㄨ ㄔㄧˋ,解釋為謹慎整飭,不違禮義,出自《荀子·君道》。
相關(guān)詞語:
不脩邊幅簠簋不飭進德脩業(yè)整軍飭武脩辭立誠條脩葉貫斂發(fā)謹飭整飭靈脩脩業(yè)脩慎飭怪脩改脩補謹飭脩令脩罕滴脩都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