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桂
詞語 | 八桂 |
---|---|
拼音 | bā guì |
字數(shù) | 2字詞語 |
形式 | ab式詞語 |
意思:
(一)、八株桂樹。(二)、廣西的代稱。
解釋:
(一)、八株桂樹。
《山海經(jīng)·海內(nèi)南經(jīng)》:“桂林八樹,在 番隅 東。” 郭璞 注:“八樹而成林,言其大也。 番隅 ,今 番隅縣 。” 晉 孫綽 《游天臺山賦》:“八桂森挺以凌霜,五芝含秀而晨敷。”
(二)、 廣西 的代稱。
南朝 梁 沉約 《齊司空柳世隆行狀》:“臨 姑蘇 而想 八桂 ,登 衡山 而望 九疑 。” 唐 韓愈 《送桂州嚴大夫》詩:“蒼蒼森 八桂 ,茲地在 湘 南。” 明 楊基 《憶弟》詩:“ 青州 信息稀, 八桂 音書絶。”
釋義:
八桂,常用來指代廣西壯族自治區(qū)的一個美稱。《山海經(jīng)·海內(nèi)南經(jīng)》:“桂林八樹,在賁隅西。” 晉,曾任丹陽參軍的郭璞注:“八樹而成林,言其大也。 賁隅 ,今廣州市番禺區(qū) 。” 晉孫綽《游天臺山賦》:“八桂森挺以凌霜,五芝含秀而晨敷。”古代“八桂”代指桂林郡,桂林郡即是由桂樹多而得名。不過,如果我們真正回眸歷史,可以發(fā)現(xiàn)自唐朝靜江府得名桂林后,歷代文人倒是將“八桂”用來詠喻桂林的。南宋晚期,王象之的《輿地紀勝》除將唐宋人士寫有“八桂”的詩文全都記載于靜江府卷下,還在靜江府的(景物)目中記有“八桂”、“八柱”、“八桂堂”條的解釋。《方輿勝覽》是宋代最后一本重要的地理總志,記靜江府“郡名”為“八桂、桂林。”這說明《方輿勝覽》除了認同“桂林”之別稱,又將“八桂”作為靜江府別稱正式寫入地理志中,這表明“咸指”是有社會普遍認同的基礎(chǔ)的,否則著作者不會這樣記載。
造句:
1、 共克時艱,共贏商機。提振信心,攜手共進。八桂處處歡,熱情迎嘉賓。
2、 八桂天琴不僅是壯鄉(xiāng)大地最動人心弦的天籟之音,也會成為華夏民族最美妙的樂章走向世界。
相關(guān)詞語:
八百孤寒八拜之交八斗之才八方呼應(yīng)八荒之外八街九陌八面見光八面玲瓏八面威風(fēng)八面瑩澈八面圓通八面張羅八音迭奏八珍玉食八字打開半斤八兩八窗玲瓏八方風(fēng)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