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江
詞語 | 三江 |
---|---|
拼音 | sān jiāng |
字數(shù) | 2字詞語 |
形式 | ab式詞語 |
意思:
(一)、古代各地眾多水道的總稱。(二)、蜀有三江,即岷江、涪江、沱江。
(三)、指廣東境內(nèi)的西江、北江、東江。
(四)、指鴨綠江、松花江、黑龍江。
解釋:
(一)、古代各地眾多水道的總稱。
《書·禹貢》:“三江既入, 震澤 底定。”《周禮·夏官·職方氏》:“其川三江。” 漢 以后有多種解釋。《國語·越語上》 韋昭 注以 吳江 、 錢塘江 、 浦陽江 為三江。《水經(jīng)注·沔水》引 郭璞 說以 岷江 、 松江 、 浙江 為三江。《書·禹貢》 陸德明 釋文引《吳地記》以 松江 、 婁江 、 東江 為三江。《漢書·地理志上》 顏師古 注以 北江 、 中江 、 南江 為三江。 南朝 宋 謝靈運 《入彭蠡湖口》詩:“三江事多往,九派理空存。” 唐 杜甫 《有懷臺州鄭十八司戶》詩:“ 天臺 隔三江,風(fēng)浪無晨暮。” 元 方回 《聽航船歌》詩之六:“南到 杭州 北 楚州 ,三江八堰水通流。” 清 龔自珍 《胡戶部集同人祀漢鄭司農(nóng)作祀議一篇質(zhì)戶部戶部屬檃括其指為韻語以諧之》:“《尚書》有今文,隻義餽貧送,四辨餽《堯典》,三江餽《禹貢》。”
(二)、 蜀 有三江,即 岷江 、 涪江 、 沱江 。
明 楊慎 《嘉州劉介川進士母壽詩》:“三江化作長春酒,戯綵恒斟 愛日亭 。” 清 李慈銘 《越縵堂讀書記·升庵集》:“ 蜀 之三江:外水 岷江 ,中水 涪江 ,內(nèi)水 沱江 也。”
(三)、指 廣東 境內(nèi)的 西江 、 北江 、 東江 。
清 黃遵憲 《羊城感賦》之二:“手挽三江盡北流,寇氛難洗 越 人羞。”
(四)、指 鴨綠江 、 松花江 、 黑龍江 。
清 阮葵生 《茶馀客話》卷十三:“ 鴨緑江 、 松花江 、 黑龍江 ,稱三江,其源在 長白山 頂。”
釋義:
1.古代各地眾多水道的總稱。《書·禹貢》:"三江既入,震澤底定。"《周禮·夏官·職方氏》:"其川三江。"漢以后有多種解釋。《國語·越語上》韋昭注以吳江﹑錢塘江﹑浦陽江為三江。《水經(jīng)注·沔水》引郭璞說以岷江﹑松江﹑浙江為三江。《書·禹貢》陸德明釋文引《吳地記》以松江﹑婁江﹑東江為三江。《漢書·地理志上》顏師古注以北江﹑中江﹑南江為三江。 2.蜀有三江,即岷江﹑涪江﹑沱江。 3.指廣東境內(nèi)的西江﹑北江﹑東江。 4.指鴨綠江﹑松花江﹑黑龍江。
造句:
1、總教掬盡三江水,難洗今朝一面羞。施耐庵
2、民生豐裕達三江國運昌盛,安邦有道通四海國威大振!
相關(guān)詞語:
老江湖三家村挨三頂五捱三頂四捱三頂五巴三覽四半壁江山半夜三更不成三瓦不廢江河不三不四八難三災(zāi)白璧三獻巴三攬四半三不四避軍三舍避君三舍不壹而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