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匭使
詞語 | 理匭使 |
---|---|
拼音 | lǐ guǐ shǐ |
字數 | 3字詞語 |
形式 | abc式詞語 |
意思:
唐 代于 垂拱 二年(一說 垂拱 元年)始于廟堂置匭(意見箱),收納臣下意見書,以申天下之冤滯,達萬人之情狀。由御史中丞、侍御史、中書舍人等人為理匭使,負責處理其事。《新唐書·百官志二》:“﹝ 武后 垂拱 二年﹞以諫議大夫、補闕、拾遺一人充使,知匭事;御史中丞、侍御史一人,為理匭使…… 寶應 元年,命中書門下擇正直清白官一人知匭,以給事中、中書舍人為理匭使。建中 二年,以御史中丞為理匭使,諫議大夫一人為知匭使。”參見“匭院”。解釋:
(一)、唐 代于 垂拱 二年(一說 垂拱 元年)始于廟堂置匭(意見箱),收納臣下意見書,以申天下之冤滯,達萬人之情狀。由御史中丞、侍御史、中書舍人等人為理匭使,負責處理其事。
《新唐書·百官志二》:“﹝ 武后 垂拱 二年﹞以諫議大夫、補闕、拾遺一人充使,知匭事;御史中丞、侍御史一人,為理匭使…… 寶應 元年,命中書門下擇正直清白官一人知匭,以給事中、中書舍人為理匭使。 建中 二年,以御史中丞為理匭使,諫議大夫一人為知匭使。”參見“ 匭院 ”。
釋義:
1.唐代于垂拱二年(一說垂拱元年)始于廟堂置匭(意見箱),收納臣下意見書,以申天下之冤滯,達萬人之情狀。由御史中丞﹑侍御史﹑中書舍人等人為理匭使,負責處理其事。
相關詞語:
秉公辦理擘肌分理不可理喻不近道理不辱使命殘民害理詞不逮理詞窮理極慘無人理插科使砌乘勢使氣趁風使柁詞窮理盡詞窮理絕詞窮理屈詞正理直辭巧理拙辭窮理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