算緡
詞語 | 算緡 |
---|---|
拼音 | suàn mín |
字數 | 2字詞語 |
形式 | ab式詞語 |
意思:
古時稅收的一種。解釋:
(一)、古時稅收的一種。
唐 杜甫 《和嚴中丞西城晚眺》:“帝念深分閫,軍須遠算緡。” 清 黃宗羲 《田制一》:“ 漢 之 武帝 ,度支不足,至於買爵、貸假、榷酤、算緡、鹽鐵之事無所不舉。” 清 王式丹 《南中書事》詩:“ 孔僅 算緡原始旤(禍), 盧循 入海豈能軍。”參見“ 算緡錢 ”。
釋義:
算緡,亦稱“算緡錢”。西漢初年所行稅法之一,對商人、手工業者、高利貸者和車船所征的賦稅。課稅對象為商品或資產,“緡錢”為貨幣和計稅單位——1緡為1貫,1貫為1000 錢,一算為120錢。
相關詞語:
巴前算后不可勝算成算在心持籌握算策無遺算長算遠略打小算盤反攻倒算龜齡鶴算龜年鶴算機關算盡精打細算計研心算老謀深算滿打滿算妙算神機能掐會算能寫會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