醓醢
詞語(yǔ) | 醓醢 |
---|---|
拼音 | tǎn hǎi |
字?jǐn)?shù) | 2字詞語(yǔ) |
形式 | ab式詞語(yǔ) |
意思:
帶汁的肉醬。解釋?zhuān)?/h2>
(一)、帶汁的肉醬。
《詩(shī)·大雅·行葦》:“醓醢以薦,或燔或炙。” 毛 傳:“以肉曰醓醢。” 孔穎達(dá) 疏:“蓋用肉為醢,特有多汁,故以醓為名。”《周禮·天官·醢人》:“朝事之豆,其實(shí)韭菹、醓醢。” 鄭玄 注:“醓,肉汁也。”《金史·禮志一》:“第三行豚胉在前,醓醢酏食鹿臡次之。”
釋義:
醓醢,讀tǎn hǎi,是漢語(yǔ)詞匯,出自《詩(shī)·大雅·行葦》,解釋為帶汁的肉醬。
相關(guān)詞語(yǔ):
詞語(yǔ)形式
熱門(mén)屬性詞語(y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