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兒節
詞語 | 女兒節 |
---|---|
拼音 | nǚ ér jié |
字數 | 3字詞語 |
形式 | abc式詞語 |
意思:
(一)、明清時京城女子習俗之一。(二)、指七夕。
解釋:
(一)、 明 清 時京城女子習俗之一。
明 劉侗 于奕正 《帝京景物略·春場》:“五月一日至五日,家家妍飾小閨女,簪以榴花,曰女兒節。” 清 潘榮陛 《帝京歲時紀勝·端陽》:“飾小女盡態極妍,已嫁之女亦各歸寧,呼是日為女兒節。” 清 富察敦崇 《燕京歲時記·花糕》:“九月九日,都人以麪為糕……父母迎其女來食,曰女兒節。”
(二)、指七夕。
冰心 《寄小讀者》二三:“七月七,是女兒節,只這名字已有無限的溫柔。”
釋義:
1.明清時京城女子習俗之一。 2.指七夕。
造句:
1、每年的3月3日是日本的女兒節,也叫桃花節。
2、此外,端午還有許多別稱,如:夏節、浴蘭節、女兒節,天中節、地臘、詩人節等等。
相關詞語:
北宮嬰兒伯道無兒不拘小節巴高枝兒白首一節柏舟之節卑躬屈節秉節持重別生枝節不拘細節不修小節癡兒呆女癡男怨女寸男尺女戳無路兒錯節盤根大節不奪蹈節死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