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責
詞語 | 克責 |
---|---|
拼音 | kè zé |
字數(shù) | 2字詞語 |
形式 | ab式詞語 |
意思:
(一)、責備。《后漢書·東平憲王蒼傳》:“雖內用克責,而不知所定。”《資治通鑒·唐太宗貞觀八年》:“帝聞之,大驚,手詔深自克責,命停冊使。”《續(xù)資治通鑒·元泰定帝泰定元年》:“母厲聲呵之曰:‘官事不治,若所為,豈大臣事耶!’拜珠 深自克責。”(二)、嚴格責備。漢 王充《論衡·感虛》:“人形長七尺,形中有五常,有癉熱之病,深自剋責,猶不能愈,況以廣大之天,自有水旱之變,湯 用七尺之形,形中之誠,自責禱謝,安能得雨邪?”晉 袁宏《后漢紀·靈帝紀下》:“其善政歸之於下,有不善輒自剋責,庶民愛敬之。”
解釋:
(一)、責備。
《后漢書·東平憲王蒼傳》:“雖內用克責,而不知所定。”《資治通鑒·唐太宗貞觀八年》:“帝聞之,大驚,手詔深自克責,命停冊使。”《續(xù)資治通鑒·元泰定帝泰定元年》:“母厲聲呵之曰:‘官事不治,若所為,豈大臣事耶!’ 拜珠 深自克責。”
(二)、嚴格責備。
漢 王充 《論衡·感虛》:“人形長七尺,形中有五常,有癉熱之病,深自剋責,猶不能愈,況以廣大之天,自有水旱之變, 湯 用七尺之形,形中之誠,自責禱謝,安能得雨邪?” 晉 袁宏 《后漢紀·靈帝紀下》:“其善政歸之於下,有不善輒自剋責,庶民愛敬之。”
釋義:
kè zé 指責備,多指自責。《后漢書·東平憲王蒼傳》:“雖內用克責,而不知所定。”《資治通鑒·唐太宗貞觀八年》:“帝聞之,大驚,手詔深自克責,命停冊使。”《續(xù)資治通鑒·元泰定帝泰定元年》:“母厲聲呵之曰:‘官事不治,若所為,豈大臣事耶!’ 拜珠深自克責。”
相關詞語:
按名責實閉閣自責閉合自責沉潛剛克罰不責眾敷衍塞責反躬自責奉公克己攻無不克悔過自責克敵制勝克己奉公克己復禮克己慎行克盡厥職克勤克儉克紹箕裘控名責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