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制
詞語 | 米制 |
---|---|
拼音 | mǐ zhì |
字數 | 2字詞語 |
形式 | ab式詞語 |
意思:
一種計量制度,創始于法國,1875年十七個國家的代表在法國巴黎開會議定為國際通用的計量制度。長度的主單位是米,質量的主單位是公斤,容量的主單位是升。1960年為國際單位制所取代。也叫國際公制。[法système métrique]解釋:
(一)、即國際公制。舊名米突制。為 法國 于十八世紀末所首創。1875年, 法 、 德 、 美 、 俄 等十七國在 巴黎 簽訂米突公約,公認米制為國際通用的計量制度。我國國務院于1959年6月公布,確定米制為我國的基本計量單位。米制的幾個主要單位規定如下:(1)長度主單位為米,代號m,為保存在 巴黎 國際計量局內的鉑銥合金制成的標準米尺在0°C時兩端標線間的距離,約等于通過 巴黎 的子午線長度的四千萬分之一。(2)質量主單位為千克(公斤),代號kg,為保存在 巴黎 國際計量局內的鉑銥合金制成的標準砝碼的質量。(3)容量主單位為升,代號1,為一千克純水在標準大氣壓下密度最大(4°C)時的體積。米制的主要優點是:單位的選取有可靠標準;各基本單位間有密切聯系;采取十進位制,使用方便。
釋義:
1.即國際公制。舊名米突制。為法國于十八世紀末所首創。1875年,法﹑德﹑美﹑俄等十七國在巴黎簽訂米突公約,公認米制為國際通用的計量制度。我國國務院于1959年6月公布,確定米制為我國的基本計量單位。米制的幾個主要單位規定如下:(1) 長度主單位為米,代號m,國際計量局內的鉑銥合金制成的標準米尺在0°C時兩端標線間的距離,約等于通過巴黎的子午線長度的四千萬分之一。(2)質量主單位為千克(公斤),代號kg,為保存在巴黎國際計量局內的鉑銥合金制成的標準砝碼的質量。(3)容量主單位為升,代號1,為一千克純水在標準大氣壓下密度最大(4°C)時的體積。米制的主要優點是:單位的選取有可靠標準;各基本單位間有密切聯系;采取十進位制,使用方便。
造句:
1、南方人喜歡喝由江米制成的江米酒。
2、電子工業正利益于微米和納米制造技術,將其應用在生物技術傳感、光學過濾和燈光控制組件方面。
相關詞語:
柴米夫妻出奇制勝吹糠見米粗制濫造操刀制錦柴米油鹽唱沙作米寸轄制輪等米下鍋斗米尺布飛米轉芻革命創制詭形奇制鴻篇巨制后發制人鴻篇鉅制畫沙聚米聚米為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