棡鼓曲
詞語 | 棡鼓曲 |
---|---|
拼音 | gāng gǔ qǔ |
字?jǐn)?shù) | 3字詞語 |
形式 | abc式詞語 |
意思:
曲名。相傳 黃帝 出師 涿鹿,以棡鼓為警衛(wèi),作棡鼓曲。或謂其曲辭本之 鮮卑。解釋:
(一)、曲名。相傳 黃帝 出師 涿鹿 ,以棡鼓為警衛(wèi),作棡鼓曲。或謂其曲辭本之 鮮卑 。
《隋書·音樂志下》:“棡鼓一曲十二變,與金鉦同,夜警用,一曲俱盡,次奏大鼓。”《樂府詩集·橫吹曲辭》 宋 郭茂倩 題解:“棡鼓金鉦一曲,夜警用之。大鼓十五曲,小鼓九曲,大角七曲,其辭并本之 鮮卑 。”
釋義:
1.曲名。相傳黃帝出師涿鹿,以?鼓為警衛(wèi),作?鼓曲。或謂其曲辭本之鮮卑。
相關(guān)詞語:
打邊鼓敲邊鼓聱牙詰曲敗鼓之皮敝鼓喪豚布鼓雷門背曲腰躬背曲腰彎晨鐘暮鼓重整旗鼓扯鼓奪旗村簫社鼓村歌社鼓重興旗鼓重振旗鼓打退堂鼓大張旗鼓掉舌鼓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