險塞
詞語 | 險塞 |
---|---|
拼音 | xiǎn sāi |
字數 | 2字詞語 |
形式 | ab式詞語 |
意思:
(一)、猶要塞。(二)、崎嶇阻塞。
解釋:
(一)、猶要塞。
晉 干寶 《晉紀總論》:“夷 吳 蜀 之壘垣,通二方之險塞。”《六韜·必出》:“斥堠常戒,險塞盡守。” 劉揆一 《黃花崗之役》:“一面分兵扼守 臨淮關 ,以握南北險塞。”
(二)、崎嶇阻塞。
《后漢書·儒林傳下·謝該》:“道路險塞,無由自致。”《三國志·蜀志·諸葛亮傳》:“ 益州 險塞,沃野千里。”
釋義:
險塞是一個漢語詞語,拼音是xiǎn sài,意思是猶要塞,崎嶇阻塞。
造句:
1、益州險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劉璋暗弱,張魯在北,民殷國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
2、誰說沒有,益州險塞,沃野千里,民殷國富,是個天府之國;有才能的人都仰慕皇叔的仁義和賢明,如果皇叔率兵攻取西川,他們都會前來效力。
相關詞語:
挨山塞海拔本塞源閉目塞聽蔽聰塞明拔本塞原閉門塞竇閉門塞戶閉明塞聰閉目塞聰閉目塞耳蔽明塞聰波羅塞戲不避艱險乘險抵巇充天塞地出夷入險垂頭塞耳擔雪塞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