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衛兵
詞語 | 紅衛兵 |
---|---|
拼音 | hóng wèi bīng |
字數 | 3字詞語 |
形式 | abc式詞語 |
意思:
中國文化大革命期間產生的大、中學校學生群眾性組織。一度參加社會上的活動八月十八日以后,紅衛兵運動迅猛發展,其“造反行動”從學校里擴展到社會上指參加紅衛兵組織的人解釋:
(一)、“文化大革命”中產生的以大學、中學學生為主體的群眾性組織。一度參加社會上的許多活動。
巴金 《隨想錄·三次畫像》:“這十一年里我認識的人中間,哪一家不曾給造反派或紅衛兵抄家幾次?”
(二)、指參加紅衛兵組織的人。
巴金 《探索集·懷念老舍同志》:“他沒有一點私心,甚至在紅衛兵上了街,危機四伏、殺氣騰騰的時候,他還拿著事先準備好的發言稿,到 北京市 文聯開會。”
釋義:
1966年“文化大革命”開始后,清華大學附中部分學生于5月29日首先成立紅衛兵組織,其后,北京和外地許多學校也相繼仿效。8月1日毛澤東寫信給清華大學附中紅衛兵,向他們表示“熱烈的支持”。18日毛澤東在天安門城樓上佩帶了紅衛兵袖章,接見全國各地來京的師生和紅衛兵。從此,紅衛兵組織迅速推向全國大、中學校。他們在林彪、江青等的煽動下,到處“造反”,亂揪亂斗,參與奪權,打派仗,搞武斗,造成極嚴重的后果。1978年8月中共中央轉發共青團十大籌委會《關于紅衛兵問題的請示報告》時指出:學校共青團組織早已恢復,紅衛兵組織可以不再繼續存在。
造句:
1、批判會上,紅衛兵們對他們的授業恩師口中雌黃。
2、在另一幅圖案中,紅衛兵焚燒書籍,踐踏佛像和其他毛力爭掃除的封建文化象征。
相關詞語:
哀兵必勝按兵不動按甲寢兵按甲休兵按兵不舉按兵束甲案兵束甲案甲休兵暗綠稀紅白發紅顏兵不血刃兵不厭詐兵不由將兵車之會兵多將廣兵多者敗兵貴神速兵貴先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