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衣
詞語 | 便衣 |
---|---|
拼音 | biàn yī |
字數 | 2字詞語 |
形式 | ab式詞語 |
意思:
(一)、平常人的服裝(區別于軍警制服)。(二)、(便衣兒)身著便衣執行任務的軍人、警察等。
解釋:
(一)、簡易的衣服。亦指穿著簡便的衣服。
《漢書·李陵傳》:“昏后, 陵 便衣獨步出營,止左右:‘毋隨我,丈夫一取單于耳!’” 顏師古 注:“便衣,謂著短衣小褏也。”
(二)、指尋常人穿的衣服,同帶有特殊標志的區分官階、職別的服裝相對而言。
《宋史·輿服志五》:“朝章之外,宜有便衣,仍存紫衫,未害大體。” 張天翼 《清明時節》:“他認為穿著軍服去可不大那個,頂好是借三套便衣給他們。” 魏巍 《東方》第四部第十四章:“ 花正芳 和幾個偵察員立刻換上便衣,乍一看很象 朝鮮 農村中的青年。”
(三)、常服,相對于禮服等正式服裝而言。亦指穿著常服。
《老殘游記》第三回:“只是見宮保須要冠帶,我卻穿不慣,能便衣相見就好。”
(四)、指為便于執行任務而身著便服的軍人、警察或特工人員。
魯迅 《書信集·致山本初枝》:“也討厭讓便衣釘梢,只想同兩三位知己走走。”
釋義:
便衣,指簡易的衣服;亦指穿著簡便的衣服;為便于執行任務而身著便服的軍人、警察或特工人員。語出《漢書·李陵傳》:“昏后,陵便衣獨步出營,止左右:‘毋隨我,丈夫一取單于耳!’”
相關詞語:
白日衣繡白衣公卿白衣卿相白衣秀士百衣百隨褒衣博帶褒衣危冠飽食暖衣便辭巧說便宜行事布衣黔首布衣蔬食布衣韋帶布衣之交白日繡衣白衣蒼狗白衣宰相班衣戲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