毀訾
詞語 | 毀訾 |
---|---|
拼音 | huǐ zī |
字數(shù) | 2字詞語 |
形式 | ab式詞語 |
意思:
亦作“毀疵”。亦作“毀訿”。亦作“毀呰”。毀謗;非議。解釋:
(一)、亦作“毀疵”。亦作“毀訿”。亦作“毀呰”。毀謗;非議。
《管子·形勢解》:“毀訾賢者之謂訾,推譽不肖之謂讆?!薄盾髯印げ黄垺罚骸罢x直指,舉人之過,非毀疵也?!?楊倞 注:“疵,病也。或曰讀為訾?!?漢 徐干 《中論·核辯》:“ 孔子 曰:小人毀訿以為辯,絞急以為智。”《百喻經(jīng)·嘆父德行喻》:“猶如世間無智之流,欲讚人德,不識其實,反致毀呰。” 唐 賈島 《辯士》詩:“辯士多毀訾,不聞談己非?!?宋 蘇軾 《代滕甫辨謗乞郡書》:“況臣受知於陛下中興之初,効力於眾人未遇之日,而乃毀訾不忌……此臣所以涕泣而自傷者也?!?/p>
釋義:
1.亦作"毀疵"。亦作"毀訿"。亦作"毀呰"。 2.毀謗;非議。
相關(guān)詞語:
哀毀骨立哀毀瘠立避毀就譽不屑毀譽柴毀骨立巢毀卵破柴毀滅性沖堅毀銳覆巢毀卵龜玉毀櫝黃鐘毀棄毀家紓難毀譽不一毀譽參半毀于一旦毀不滅性毀不危身黃鍾毀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