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畏
詞語 | 警畏 |
---|---|
拼音 | jǐng wèi |
字?jǐn)?shù) | 2字詞語 |
形式 | ab式詞語 |
意思:
(一)、謂警策而令人敬服。(二)、警戒畏懼。
解釋:
(一)、謂警策而令人敬服。
明 歸有光 《朱欽甫字說》:“然吾讀《孫子》之書,多警畏之辭,而以處女用脫兔,《孫子》之為奇者無出於是。”
(二)、警戒畏懼。
《明史·商輅傳》:“ 乾清宮 門災(zāi),工部請(qǐng)採木 川 湖 。 輅 言宜少緩,以存警畏,從之。”《紅樓夢(mèng)》第七五回:“ 賈珍 酒已嚇醒了一半,只比別人掌得住些,心里也十分警畏。” 清 曾國藩 《金陵楚軍水師昭忠祠記》:“又因推論兵家之變化無常,用破吾黨自是之見,庶久而知所警畏云。”
釋義:
【詞語】:警畏【注音】:jǐng wèi【釋義】:1.謂警策而令人敬服。 2.警戒畏懼。
相關(guān)詞語:
懲一警百觸目警心狗吠之警后生可畏諱兵畏刑殲一警百警憒覺聾民不畏死犬吠之警人言可畏視為畏途殺一警百貪生畏死望而生畏畏敵如虎畏首畏尾畏縮不前畏威懷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