毀瘞
詞語(yǔ) | 毀瘞 |
---|---|
拼音 | huǐ yì |
字?jǐn)?shù) | 2字詞語(yǔ) |
形式 | ab式詞語(yǔ) |
意思:
取出已撤除的宗廟神主埋葬。解釋:
(一)、取出已撤除的宗廟神主埋葬。
唐 韓愈 《禘祫議》:“曰 獻(xiàn) 懿 廟主宜毀之、瘞之,臣又以為不可。謹(jǐn)按《禮記》,天子立七廟,一壇一墠,其毀廟之主皆藏於祧廟,雖百代不毀,祫則陳於太廟而饗焉。自 魏 晉 以降,始有毀瘞之議。”
釋義:
1.取出已撤除的宗廟神主埋葬。
相關(guān)詞語(yǔ):
哀毀骨立哀毀瘠立避毀就譽(yù)不屑?xì)ёu(yù)柴毀骨立巢毀卵破柴毀滅性沖堅(jiān)毀銳覆巢毀卵龜玉毀櫝黃鐘毀棄毀家紓難毀譽(yù)不一毀譽(yù)參半毀于一旦毀不滅性毀不危身黃鍾毀棄
詞語(yǔ)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