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遁
詞語 | 飛遁 |
---|---|
拼音 | fēi dùn |
字數 | 2字詞語 |
形式 | ab式詞語 |
意思:
(一)、亦作“飛遯”。飄然遠引。(二)、指飄然遠引者;隱士。
(三)、飛快逃避。
解釋:
(一)、亦作“ 飛遯 ”。飄然遠引。
《文選·張衡<思玄賦>》:“ 文君 為我端蓍兮,利飛遯以保名。” 李善 注:“遯,卦名也。上九曰,飛遯,無不利,謂去而遷也。” 三國 魏 曹植 《七啟》之一:“飛遯離俗,澄神定靈。” 唐 王昌齡 《悲哉行》:“始悟海上人,辭君永飛遁。” 康有為 《贈陳鎮南編修兄》詩:“孤生性廓落,飛遯甘隱伏。”
(二)、指飄然遠引者;隱士。
晉 陸機 《招隱》詩:“駕言尋飛遁,山路鬱盤桓。”
(三)、飛快逃避。
郭沫若 《山中雜記·雞雛》:“看見只有兩只雞雛張皇飛遁著,還有一只又不見了。”
釋義:
1.亦作"飛遁"。飄然遠引。 2.指飄然遠引者;隱士。 3.飛快逃避。
相關詞語:
滿天飛白云孤飛笨鳥先飛比翼齊飛比翼雙飛不翼而飛白日飛升拔宅飛升跋扈飛揚坌鳥先飛伯勞飛燕草長鶯飛插翅難飛長目飛耳策馬飛輿膽裂魂飛東南雀飛遁跡潛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