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默
詞語 | 默默 |
---|---|
拼音 | mò mò |
字數 | 2字詞語 |
形式 | aa式詞語 |
意思:
不說話、不出聲的樣子解釋:
(一)、緘口不說話。
《韓詩外傳》卷十:“有諤諤爭臣者,其國昌;有默默諛臣者,其國亡。” 宋 司馬光 《論兩浙不宜添置弓手狀》:“臣職忝密近,官備藩方,不敢默默,理須上列。” 郭沫若 《殘春》四:“從山下登上山頂時,彼此始終無言,便是坐在茶亭之中,也是相對默默。”
(二)、幽寂無聲。
《楚辭·九章·悲回風》:“登石巒以遠望兮,路眇眇之默默。” 洪興祖 補注:“默默,寂無人聲也。” 宋 王安石 《和張仲通見寄三絕句》之一:“默默此時誰會得,坐凴江閣看飛鴻。” 葉圣陶 《火災》:“窗外雪花默默地落下,一切沒有聲息。”
(三)、無知貌。
《莊子·天運》:“蕩蕩默默,乃不自得。” 成玄英 疏:“默默,無知之貌。”《素問·刺腰痛篇》:“其病令人善言,默默然不慧。”
(四)、不得意。
《史記·魏其武安侯列傳》:“故 魏其 日默默不得志。”《漢書·賈誼傳》:“于嗟默默,生之亡故兮。” 顏師古 注引 應劭 曰:“默默,不得意也。” 唐 暢當 《南充謝郡客游澧州留贈宇文中丞》詩:“郁郁寡開顏,默默獨行李。”
(五)、暗暗地。
《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八二回:“我看著那家人所招呼的,諒來就是姓 黨 的了,默默的記在心里。” 洪深 《電影戲劇的編劇方法》第五章二:“譬如,求得五十萬元的三成半,默默一算,即知是十七萬五千。”
釋義:
默默,指沉靜不說話;不得意的樣子;暗地里。見《韓詩外傳》卷十:“有諤諤爭臣者,其國昌;有默默諛臣者,其國亡。”
相關鏈接:默
相關詞語:
沉默寡言沉思默想出處語默杜默為詩敦默寡言恭默守靜昏昏默默靜觀默察默默無聞默默無言默不作聲默而識之默化潛移默換潛移默契神會默轉潛移潛移默化潛濡默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