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亡
詞語 | 追亡 |
---|---|
拼音 | zhuī wáng |
字數 | 2字詞語 |
形式 | ab式詞語 |
意思:
(一)、追趕逃亡者。《南齊書·幸臣傳論》:“捕叛追亡,長戍遠謫。”《清史稿·王杲傳》:“萬歷 二年七月,建州 奈兒禿 等四人款寨請降,來力紅 追亡至塞上。”(二)、秦 末,楚 漢 相爭,韓信 棄 楚 歸 漢,未被重用而逃,漢 相 蕭何 賞識 韓 才,親自把 韓 追回來,并勸說 劉邦 重用 韓信,拜為大將。事見《史記·淮陰侯列傳》。后因以“追亡”為典。宋 辛棄疾《木蘭花慢·席上送張仲固帥興元》詞:“追亡事,今不見,但山川滿目淚沾衣。”元 黃庚《題<漂母飯信圖>》詩:“筑壇直待追亡后,不及溪邊一婦人。”康有為《懷翁常熟去國》詩:“深惜追亡 蕭相國,天心存 漢 果何如?”
(三)、追念死者。三國 魏 吳質《答魏太子箋》:“奉讀手命,追亡慮存,恩哀之隆,形於文墨。”《晉書·卞壸傳》:“於父無追亡之善,於母無孝敬之道。”明 汪道昆《洛水悲》:“你看 宓妃 容色分明與 甄后 一般,教我追亡拊存,好生傷感人也。”
解釋:
(一)、追趕逃亡者。
《南齊書·幸臣傳論》:“捕叛追亡,長戍遠謫。”《清史稿·王杲傳》:“ 萬歷 二年七月, 建州 奈兒禿 等四人款寨請降, 來力紅 追亡至塞上。”
(二)、 秦 末, 楚 漢 相爭, 韓信 棄 楚 歸 漢 ,未被重用而逃, 漢 相 蕭何 賞識 韓 才,親自把 韓 追回來,并勸說 劉邦 重用 韓信 ,拜為大將。事見《史記·淮陰侯列傳》。后因以“追亡”為典。
宋 辛棄疾 《木蘭花慢·席上送張仲固帥興元》詞:“追亡事,今不見,但山川滿目淚沾衣。” 元 黃庚 《題<漂母飯信圖>》詩:“筑壇直待追亡后,不及溪邊一婦人。” 康有為 《懷翁常熟去國》詩:“深惜追亡 蕭相國 ,天心存 漢 果何如?”
(三)、追念死者。
三國 魏 吳質 《答魏太子箋》:“奉讀手命,追亡慮存,恩哀之隆,形於文墨。”《晉書·卞壸傳》:“於父無追亡之善,於母無孝敬之道。” 明 汪道昆 《洛水悲》:“你看 宓妃 容色分明與 甄后 一般,教我追亡拊存,好生傷感人也。”
釋義:
酸眉苦臉,是一個漢語詞匯,拼音是suān méi kǔ liǎn,意思是形容又嫉妒又苦惱的神色。
相關詞語:
敗國亡家不追既往齒亡舌存唇亡齒寒存亡安危存亡繼絕存亡絕續存亡未卜乘勝追擊出死斷亡存亡續絕多藏厚亡多歧亡羊奮起直追撫今追昔覆亡無日國破家亡狗追耗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