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牛
詞語 | 封牛 |
---|---|
拼音 | fēng niú |
字數(shù) | 2字詞語 |
形式 | ab式詞語 |
意思:
一種頸上有肉隆起的牛。也叫“峰牛”、“犎牛”。解釋:
(一)、一種頸上有肉隆起的牛。也叫“峰牛”、“犎牛”。
《漢書·西域傳上·罽賓國》:“﹝ 罽賓國 ﹞出封牛。” 顏師古 注:“封牛,項上隆起者也。”《后漢書·順帝紀》:“ 疏勒國 獻師子、封牛。” 李賢 注:“封牛,其領上肉隆起若封然,因以名之,即今之峰牛。”《爾雅·釋畜》“犦牛” 晉 郭璞 注:“即犎牛也。領上肉犦胅起高二尺許,狀如橐駝,肉鞍一邊。健行者日三百餘里。今 交州 合浦 徐聞縣 出此牛。”
釋義:
1.一種頸上有肉隆起的牛。也叫"峰牛"﹑"犎牛"。
相關詞語:
風馬牛一牛鳴執(zhí)牛耳拜將封侯比屋可封搏牛之虻版筑飯牛比屋而封比戶可封床下牛斗椎牛饗士長蛇封豕充棟汗牛吹牛拍馬喘月吳牛槌牛釃酒椎牛發(fā)冢椎牛歃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