岸幘
詞語 | 岸幘 |
---|---|
拼音 | àn zé |
字?jǐn)?shù) | 2字詞語 |
形式 | ab式詞語 |
意思:
推起頭巾,露出前額。形容態(tài)度灑脫,或衣著簡率不拘。解釋:
(一)、推起頭巾,露出前額。形容態(tài)度灑脫,或衣著簡率不拘。
漢 孔融 《與韋端書》:“閒僻疾動,不得復(fù)與足下岸幘廣坐,舉杯相于,以為邑邑。”《晉書·謝奕傳》:“岸幘笑詠,無異常日。” 唐 白居易 《喜與楊六侍御同宿》詩:“岸幘靜當(dāng)明月夜,匡牀閑臥落花朝。” 宋 陳與義 《岸幘》詩:“岸幘立清曉,山頭生薄陰。” 郭沫若 《頌武漢》詩:“天塹通衢我再來,披襟岸幘嘆雄哉!”
釋義:
1.推起頭巾,露出前額。形容態(tài)度灑脫,或衣著簡率不拘。
相關(guān)詞語:
岸谷之變岸然道貌撐岸就船道貌岸然高岸深谷隔岸觀火圭角岸然回頭是岸移船就岸苦海無邊,回頭是岸崖岸卓絕恃功岸忽高岸為谷高岸為谷,深谷為陵開張?zhí)彀恶R高潔傲岸高岸成谷,深谷為陵已登道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