犏牛
詞語 | 犏牛 |
---|---|
拼音 | piān niú |
字數 | 2字詞語 |
形式 | ab式詞語 |
意思:
公黃牛和母牦牛交配所生的第一代雜種牛,比牦牛馴順,比黃牛力氣大。母犏牛產乳量高,公犏牛沒有生殖能力,母犏牛可以和黃牛或牦牛交配繁殖后代。產于我國西南地區。解釋:
(一)、母牦牛和公黃牛交配所生的第一代雜種牛。比牦牛馴順,比黃牛力氣大。產于我國西南地區。
明 葉盛 《水東日記·毛牛饕羊》:“ 莊浪 屬環雪山之地產毛牛……毛牛與黃牛合,則生犏牛,亦頗類毛牛。”《明史·四川土司傳一·松潘衛》:“ 松潘 八積族 老虎 等寨蠻亂。官兵擊破之,獲馬一百二十,犏牛三百,氂牛五百九十。” 范文瀾 蔡美彪 等《中國通史》第三編第四章第一節:“第三十世贊普號 達布聶西 ,雜養犏牛與騾,定物價,蓄積干草。”一說即牦牛。《正字通·牛部》:“犏, 師古 曰:牦牛即犏牛。”
釋義:
牦牛和黃牛交配所生的第一代雜種。母牦牛和公黃牛生的稱“真犏牛”。公牦牛和母黃牛生的稱“假犏牛”。比牦牛馴順,比黃牛力氣大。母犏牛產乳量高,公犏牛沒有生育能力。
造句:
1、根據犏牛雄性不育的研究結果,提出了犏牛雄性不育的多基因遺傳不平衡假說。
2、但公犏牛的不育問題迄今尚未得到解決。
相關詞語:
風馬牛一牛鳴執牛耳搏牛之虻版筑飯牛床下牛斗椎牛饗士充棟汗牛吹牛拍馬喘月吳牛槌牛釃酒椎牛發冢椎牛歃血帶牛佩犢對牛彈琴多如牛毛對牛鼓簧放牛歸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