褶子
詞語 | 褶子 |
---|---|
拼音 | zhě zi |
字數 | 2字詞語 |
形式 | ab式詞語 |
意思:
(一)、(衣服上)經折疊而縫成的紋:裙子上的褶子。(二)、(衣服、布匹、紙張等上面)經折疊而留下的痕跡:用熨斗把褶子烙平。
(三)、皮膚上的皺紋。
解釋:
(一)、古代的一種便服。后常指傳統戲裝中的一種便服。也作穿蟒袍的襯衣。男角褶子大領大襟,有水袖,分花色、素色兩種。花色褶子以彩線繡成鳥獸花草等圖案;素色褶子以黑色、藍色者為多。女角褶子長僅及膝。青衣、宮女穿的小領小襟,老旦穿的則大領大襟。
《水滸傳》第二十回:“﹝ 宋江 ﹞看罷,拽起褶子前襟,摸出招文袋。打開包兒時, 劉唐 取出金子放在桌上。”《儒林外史》第三十回:“當下戲子吃了飯,一個個裝扮起來,都是簇新的包頭,極新鮮的褶子。” 清 孔尚任 《桃花扇·傳歌》:“浄扁巾、褶子,扮 蘇崑生 上。”
(二)、大領的外衣。
清 以前為普通的便服, 清 代則為小孩便裝。《紅樓夢》第四九回:“里面短短的一件水紅妝緞狐肷褶子,腰里緊緊束著一條蝴蝶結子長穗五色宮絳,腳下也穿著鹿皮小靴。”
釋義:
褶子,古代的一種便服。明代時是道袍的另一種稱呼。后常指傳統戲裝中的一種便服。也作穿蟒袍的襯衣。
造句:
1、 管誰叫阿姨,滿臉褶子還賣萌。
2、 他穿著一件帶有黑色褶子飾條的無領上衣。
相關詞語:
碰釘子矮子看戲愛民如子矮子觀場抱子弄孫不當人子不肖子孫鮑子知我博物君子才子佳人草頭天子赤子之心村夫俗子典妻鬻子東墻處子讀書種子大雅君子戴高帽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