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莢
詞語 | 榆莢 |
---|---|
拼音 | yú jiá |
字數 | 2字詞語 |
形式 | ab式詞語 |
意思:
榆樹的果實。解釋:
(一)、亦作“ 榆筴 ”。榆樹的果實。初春時先于葉而生,聯綴成串,形似銅錢,俗呼榆錢。
《太平御覽》卷九五六引 漢 崔寔 《四民月令》:“二月榆莢成者,收乾以為醬。” 北周 庾信 《燕歌行》:“桃花顏色好如馬,榆筴新開巧似錢。” 唐 李商隱 《一片》詩:“榆筴散來星斗轉,桂花尋去月輪移。” 清 陳維崧 《定風波·贈牧仲歌兒阿陸》詞:“蝴蝶成團榆莢飛,輕狂恰稱五銖衣。” 魯迅 《集外集拾遺補編·辛亥游錄》:“水濱有小蟹,大如榆莢。”
(二)、 漢 代錢幣名。即莢錢。重三銖,錢面有“漢興”二字。
南朝 齊 王融 《永明九年策秀才文》:“聚人曰財,次政曰貨……但赤側深巧學之患,榆莢難輕重之權。” 唐 杜甫 《乾元元年華州試進士策問》:“夫時患錢輕,以至於量資幣,權子母。代復改鑄,或行乎前榆莢、后契刀。” 明 徐渭 《春興》詩之二:“半緡榆莢求書客,數點梅花換米翁。” 清 阮大鋮 《燕子箋·謀緝》:“多尋榆筴提控鈔,特為槐黃舉子忙。”參閱《漢書·食貨志下》。
釋義:
1.亦作"榆筴"。 2.榆樹的果實。初春時先于葉而生,聯綴成串,形似銅錢,俗呼榆錢。 3.漢代錢幣名。即莢錢。重三銖,錢面有"漢興"二字。
造句:
1、桃花色似馬,榆莢小于錢。
2、薺花榆莢深村里,亦道春風為我來。
相關詞語:
豆重榆瞑景入桑榆暮景桑榆日薄桑榆桑榆暮景桑榆末景桑榆之景收之桑榆榆次之辱榆枋之見榆瞑豆重榆木圪垯榆木疙瘩榆木腦袋榆木腦殼東隅已逝,桑榆非晚失之東隅,收之桑榆屑榆為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