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目
詞語 | 事目 |
---|---|
拼音 | shì mù |
字?jǐn)?shù) | 2字詞語 |
形式 | ab式詞語 |
意思:
(一)、名目;事項(xiàng)。(二)、摘要;事情的概況。
解釋:
(一)、名目;事項(xiàng)。
南朝 梁 陶弘景 《冥通記》卷一:“今府中闕一任,欲以卿補(bǔ)之。事目將定,莫復(fù)為言。”《新唐書·李嶠傳》:“今所察按,準(zhǔn) 漢 六條而推廣之,則無不包矣,烏在多張事目也?” 明 王夫之 《讀四書大全說·論語·雍也篇二七》:“上與非上,不可在事目上分。” 清 章學(xué)誠 《文史通義·書教上》:“夫《春秋》不能舍《傳》而空存其事目。”
(二)、摘要;事情的概況。
宋 胡太初 《晝簾緒論·聽訟》:“令每遇決一事,案牘紛委,憚於徧閲,率令吏摘撮供具,謂之事目。” 宋 馬永卿 《元城語錄》卷中:“ 神宗 謂 金陵 曰:‘前日言章大無謂,司馬某豈有此事。’ 金陵 請事目。 神宗 曰:‘置之,讒言不足道也。’”
釋義:
1.名目;事項(xiàng)。 2.摘要;事情的概況。
相關(guān)詞語:
安然無事暗昧之事案劍瞋目報(bào)冰公事本來面目比類從事閉目塞聽便宜行事播糠瞇目不堪入目不省人事百年好事百事大吉百事無成抱冰公事比目連枝比物假事比物屬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