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偏
詞語 | 西偏 |
---|---|
拼音 | xī piān |
字?jǐn)?shù) | 2字詞語 |
形式 | ab式詞語 |
意思:
(1).西部;西方邊遠(yuǎn)地區(qū)。《左傳·隱公十一年》:“﹝ 鄭伯 ﹞乃使 公孫獲 處 許 西偏。” 南朝 梁 江淹 《遂古篇》:“青鳥所解,路誠(chéng)亶兮;五色玉石,出西偏兮。”(2).西側(cè)。 三國(guó) 魏 何晏 《景福殿賦》:“溫房承其東序,涼室處其西偏。” 宋 陸游 《涪州》詩:“古壘西偏曉繫舟,倚欄搔首思悠悠。”解釋:
(一)、西部;西方邊遠(yuǎn)地區(qū)。
《左傳·隱公十一年》:“﹝ 鄭伯 ﹞乃使 公孫獲 處 許 西偏。” 南朝 梁 江淹 《遂古篇》:“青鳥所解,路誠(chéng)亶兮;五色玉石,出西偏兮。”
(二)、西側(cè)。
三國(guó) 魏 何晏 《景福殿賦》:“溫房承其東序,涼室處其西偏。” 宋 陸游 《涪州》詩:“古壘西偏曉繫舟,倚欄搔首思悠悠。”
釋義:
位于福建省石獅市永寧鎮(zhèn)西北部,距鎮(zhèn)區(qū)3.1公里,東連塔石,南鄰洋厝。明初,沙堤名宦龔名安之孫龔培遷移至此定居。當(dāng)時(shí)虎岫寺在泉州南門外一帶頗為聞名,因村莊建于虎岫寺西畔,閩南方言“畔”與“偏”諧音,故稱“西偏”。主要姓氏為龔。
相關(guān)詞語:
補(bǔ)偏救弊不可偏廢不偏不黨不偏不倚拆東補(bǔ)西拆西補(bǔ)東東奔西走東倒西歪東扶西倒東勞西燕東拉西扯東鱗西爪東怒西怨東跑西顛東食西宿東涂西抹東兔西烏東西南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