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老
詞語 | 尊老 |
---|---|
拼音 | zūn lǎo |
字?jǐn)?shù) | 2字詞語 |
形式 | ab式詞語 |
意思:
(一)、位尊年老。《北史·萬俟洛傳》:“初,神武 以其父 晉 尊老,特崇禮之,嘗親扶上馬。”(二)、僅指年老。宋 葉適《丁少詹墓志銘》:“人謂 少詹 年已尊老,讀書有數(shù),而議論自許夸大,相與背笑之。”
(三)、稱年高的長輩,特指他人或自己的父母。漢 應(yīng)劭《風(fēng)俗通·窮通·司徒中山祝恬》:“家上有尊老,下有弱小,愿相隨。”清 袁枚《隨園隨筆·稱謂》:“《南史》何子平 曰:‘尊老在東’,稱母也,今專以屬父。然 右軍《十七帖》云:‘此間士人皆有尊老。’又似尊老二字亦父母之通稱。”
(四)、稱德重年長的高僧。唐 義凈《南海寄歸內(nèi)法傳》卷三:“來至佛所禮佛,雙足在一邊坐,不云敷坐具。三拜,在一邊立,斯其教矣。但尊老之處,多座須安,必有人來準(zhǔn)儀而坐。凡是坐者,皆足蹋地,曾無帖膝之法也。”
解釋:
(一)、位尊年老。
《北史·萬俟洛傳》:“初, 神武 以其父 晉 尊老,特崇禮之,嘗親扶上馬。”
(二)、僅指年老。
宋 葉適 《丁少詹墓志銘》:“人謂 少詹 年已尊老,讀書有數(shù),而議論自許夸大,相與背笑之。”
(三)、稱年高的長輩,特指他人或自己的父母。
漢 應(yīng)劭 《風(fēng)俗通·窮通·司徒中山祝恬》:“家上有尊老,下有弱小,愿相隨。” 清 袁枚 《隨園隨筆·稱謂》:“《南史》 何子平 曰:‘尊老在東’,稱母也,今專以屬父。然 右軍 《十七帖》云:‘此間士人皆有尊老。’又似尊老二字亦父母之通稱。”
(四)、稱德重年長的高僧。
唐 義凈 《南海寄歸內(nèi)法傳》卷三:“來至佛所禮佛,雙足在一邊坐,不云敷坐具。三拜,在一邊立,斯其教矣。但尊老之處,多座須安,必有人來準(zhǔn)儀而坐。凡是坐者,皆足蹋地,曾無帖膝之法也。”
釋義:
尊老,對父母的代稱。《南史·何子平傳》:“尊老在東,不辦得米,何心獨(dú)饗白粲。”在古代有許多例子現(xiàn)在也有,但著名的有《臥冰求鯉》。尊老,也有尊敬老人的意思,孟子有言:“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就是教育人們要尊老愛幼,可見,這尊老的“老”,不僅指自己的父母,也指其他的老人。
造句:
1、把握今朝,老年人是一面旗幟;尊老的社會是文明的社會。
2、這是現(xiàn)實生活的需要。盡管我國絕大多數(shù)人都能做到尊老。
相關(guān)詞語:
老江湖安富尊榮安老懷少鰲里奪尊白頭偕老百年偕老寶刀不老飽以老拳北斗之尊波瀾老成白頭到老百年諧老寶刀未老飽饗老拳筆老墨秀長生不老辭尊居卑村夫野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