籩豆
詞語 | 籩豆 |
---|---|
拼音 | biān dòu |
字?jǐn)?shù) | 2字詞語 |
形式 | ab式詞語 |
意思:
(一)、籩和豆。古代祭祀及宴會(huì)時(shí)常用的兩種禮器。竹制為籩,木制為豆。(二)、借指祭儀。
解釋:
(一)、籩和豆。古代祭祀及宴會(huì)時(shí)常用的兩種禮器。竹制為籩,木制為豆。
《禮記·禮器》:“三牲魚臘,四海九州之美味也;籩豆之薦,四時(shí)之和氣也。” 孔穎達(dá) 疏:“盛其饌者,即三牲魚臘籩豆是也。”《后漢書·東夷傳·濊》:“其人終不相盜,無門戶之閉。婦人貞信。飲食以籩豆。”《舊唐書·后妃傳上·中宗韋庶人》:“帝納其言,以后為亞獻(xiàn),仍以宰相女為齊娘,以執(zhí)籩豆。”
(二)、借指祭儀。
宋 蘇轍 《謝講徹<論語>賜燕狀》之一:“深念勤勞,式均燕喜,籩豆有楚,鐘鼓畢陳。” 章炳麟 《訄書·徵七略》:“其細(xì)者,籩豆之事,佐史之職,官別為書, 與 周時(shí)贊大行相似。”
釋義:
籩和豆。古代食器,竹制為籩,木制為豆。引申指祭祀:籩豆之事。
相關(guān)詞語:
簞豆見色豆蔻年華豆剖瓜分豆重榆瞑膽小如豆豆分瓜剖豆萁燃豆豆萁相煎瓜剖豆分瓜分豆剖瓜區(qū)豆分紅豆相思煎豆摘瓜糠豆不贍兩豆塞耳冷灰爆豆兩耳塞豆目光如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