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犀
詞語 | 木犀 |
---|---|
拼音 | mù xi |
字?jǐn)?shù) | 2字詞語 |
形式 | ab式詞語 |
意思:
(一)、也作木樨。通稱桂花。常綠小喬木或灌木。花小,白色或暗黃色,可供觀賞,也可做香料或食品。(二)、將生雞蛋的蛋清、蛋黃打碎做熟后稱木犀,因避諱“蛋”而得名:木犀湯。木犀肉。
解釋:
(一)、常綠灌木或小喬木,葉橢圓形,花簇生于葉腋,黃色或黃白色,有極濃郁的香味。可制作香料。通稱桂花。有金桂、銀桂、四季桂等,原產(chǎn)我國,為珍貴的觀賞芳香植物。
清 顧張思 《土風(fēng)錄·木犀花》:“ 浙 人呼巖桂曰木犀,以木紋理如犀也。” 清 沉復(fù) 《浮生六記·閑情記趣》:“庭中木犀一株,清香撩人。”
(二)、指這種植物的花。通稱桂花。
宋 曉瑩 《羅湖野錄》卷一:“時當(dāng)暑退涼生,秋香滿院。 晦堂 乃曰:‘聞木犀香乎?’” 宋 趙師秀 《池上》詩:“一樹木犀供夜雨,清香移在菊花枝。” 清 沉復(fù) 《浮生六記·浪游記快》:“乃偕往,但見木犀香里,一路霜林,月下長空,萬籟俱寂。”參閱 明 李時珍 《本草綱目·木一·箘桂》。
(三)、指經(jīng)過烹調(diào)的打碎的雞蛋。如:木犀肉;木犀湯。
釋義:
1.常綠灌木或小喬木,葉橢圓形,花簇生于葉腋,黃色或黃白色,有極濃郁的香味。可制作香料。通稱桂花。有金桂﹑銀桂﹑四季桂等,原產(chǎn)我國,為珍貴的觀賞芳香植物。 2.指這種植物的花。通稱桂花。 3.指經(jīng)過烹調(diào)的打碎的雞蛋。
造句:
1、枕上詩書閑處好,門前風(fēng)景雨來佳,終日向人多醞藉,木犀花。
2、草木犀植物產(chǎn)于東半球的各種豆科草木犀屬植物,生有具三片葉的復(fù)葉,長有白色或黃色的小花,成狹窄型腋生總狀花序。
相關(guān)詞語:
拔犀擢象草木皆兵草木俱朽草木知威寸木岑樓草木蕭疏草木愚夫草衣木食池魚林木觸石決木大興土木呆若木雞登木求魚獨(dú)木難支蠹眾木折呆如木雞呆似木雞獨(dú)木不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