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閭
詞語 | 女閭 |
---|---|
拼音 | nǚ lǘ |
字?jǐn)?shù) | 2字詞語 |
形式 | ab式詞語 |
意思:
(一)、春秋 時(shí) 齊桓公 設(shè)于宮中的淫樂場所。《戰(zhàn)國策·東周策》:“齊桓公 宮中七市,女閭七百,國人非之。”鮑彪 注:“閭,里中門也。為門為市於宮中,使女子居之。”清 周亮工《書影》卷四:“女閭七百,齊桓 徵夜合之資,以佐軍興,皆寡婦也。”(二)、后世以指稱妓院。《醒世恒言·赫大卿遺恨鴛鴦絳》:“雖市門之游,豪客不廢;然女閭之遺,正人恥言,不得不謂之邪色。”清 俞樾《右臺仙館筆記》卷十一:“杭城 無妓館,間有女閭,非有導(dǎo)者不能入其門,故 杭 諺謂之‘鐵門檻’。”何震《女子解放問題》:“推之都會之地,不乏女閭、跳舞之場,不啻桑濮……安得謂之實(shí)行一妻一夫之制乎?”參見“婦閭”。
解釋:
(一)、 春秋 時(shí) 齊桓公 設(shè)于宮中的淫樂場所。
《戰(zhàn)國策·東周策》:“ 齊桓公 宮中七市,女閭七百,國人非之。” 鮑彪 注:“閭,里中門也。為門為市於宮中,使女子居之。” 清 周亮工 《書影》卷四:“女閭七百, 齊桓 徵夜合之資,以佐軍興,皆寡婦也。”
(二)、后世以指稱妓院。
《醒世恒言·赫大卿遺恨鴛鴦絳》:“雖市門之游,豪客不廢;然女閭之遺,正人恥言,不得不謂之邪色。” 清 俞樾 《右臺仙館筆記》卷十一:“ 杭城 無妓館,間有女閭,非有導(dǎo)者不能入其門,故 杭 諺謂之‘鐵門檻’。” 何震 《女子解放問題》:“推之都會之地,不乏女閭、跳舞之場,不啻桑濮……安得謂之實(shí)行一妻一夫之制乎?”參見“ 婦閭 ”。
釋義:
女閭:1.宮中的淫樂場所。2.代指妓院。中國古代妓女的出現(xiàn)是比較復(fù)雜的,開始是“家妓”,可能還有“巫妓(巫娼)”,以后又發(fā)展為“宮妓”、“官妓”、“市妓”、“私妓”,逐漸滲透到更廣泛的社會生活領(lǐng)域中去。
相關(guān)詞語:
癡兒呆女癡男怨女充閭之慶寸男尺女兒女成行兒女情長兒女心腸兒女親家兒女之情改換門閭紅男綠女金童玉女驕兒騃女九天仙女曠夫怨女郎才女貌郎才女姿離魂倩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