烽火臺
詞語 | 烽火臺 |
---|---|
拼音 | fēng huǒ tái |
字數 | 3字詞語 |
形式 | abc式詞語 |
意思:
也叫狼煙臺。古代為燃燒烽煙報警而在邊境上所筑的高臺。解釋:
(一)、古代邊防舉火報警的建筑。
宋 周煇 《清波雜志》卷十:“沿江烽火臺,每日平安,即於發更時舉火一把;每夜平安,即於次日平明舉煙一把。緩急盜賊,不拘時候,日則舉煙,夜則舉火,各三把。” 清 顧祖禹 《讀史方輿紀要·直隸六·大名府》:“ 澶濮 間皆有烽火臺,俱 五代 時及 宋 咸平 、 景德 間所置也?!?謝覺哉 《不惑集·現代的“長城”和“坑儒”》:“從 山海關 直到 嘉峪關 的 長城 ,據說是阻 胡 人的馬足的,但如沒有人守,馬也可以設法跳過來,于是每隔十里筑一烽火臺。”
釋義:
1.古代邊防舉火報警的建筑。
造句:
1、登上了第一座烽火臺舉目遠望,萬里長城氣魄宏偉,蜿蜒盤旋在崇山峻嶺之間。它的一邊伸向高山之巔,一邊沿著山脊沉下深深的谷底。
2、望長城內外分外妖嬈,看八達嶺風光美不勝收,觀烽火臺建造構思巧妙,視青磚路仿聽英雄傳唱。中國旅游日:和朋友一起看日出,留念合影,共度好時光。
相關詞語:
熬油費火抱薪救火不通水火把薪助火抱火厝薪抱火寢薪抱火臥薪鼻端出火鼻端生火鼻頭出火炳如觀火炳若觀火不避水火不避湯火不食煙火唱對臺戲趁火打劫撮鹽入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