疵颣
詞語 | 疵颣 |
---|---|
拼音 | cī lèi |
字數(shù) | 2字詞語 |
形式 | ab式詞語 |
意思:
(1).缺點,毛病。 唐 陸龜蒙 《甫里先生傳》:“ 貞元 中, 韓晉公 嘗著《春秋通》倒刻之於石……人不敢指斥疵纇。” 宋 陸游 《老學庵筆記》卷八:“大抵 宋 ( 宋白 )詩雖多疵纇,而語意絶有警拔者。” 明 李東陽 《麓堂詩話》:“ 韓退之 效 玉川子 之作,斲去疵纇,摘其精華。” 清 趙翼 《刪改舊詩作》詩:“少時擅藻麗,疵纇苦不少。” 梁啟超 《中國立國大方針》三:“故憲典所規(guī)定,雖有疵纇,猶能善用之,以增美釋回,而不至於法內(nèi)益滋弊也。”(2).出現(xiàn)缺點、毛病。 宋 蘇軾 《定州謁諸廟祝文》:“若賦政疵纇,敢逃其罰。” 明 徐渭 《壽史母序》:“故 卜子夏 、 田子方 、 魯仲連 諸人,取於世也少,故自守也恒有餘,故鮮所疵纇。”解釋:
(一)、缺點,毛病。
唐 陸龜蒙 《甫里先生傳》:“ 貞元 中, 韓晉公 嘗著《春秋通》倒刻之於石……人不敢指斥疵纇。” 宋 陸游 《老學庵筆記》卷八:“大抵 宋 ( 宋白 )詩雖多疵纇,而語意絶有警拔者。” 明 李東陽 《麓堂詩話》:“ 韓退之 效 玉川子 之作,斲去疵纇,摘其精華。” 清 趙翼 《刪改舊詩作》詩:“少時擅藻麗,疵纇苦不少。” 梁啟超 《中國立國大方針》三:“故憲典所規(guī)定,雖有疵纇,猶能善用之,以增美釋回,而不至於法內(nèi)益滋弊也。”
(二)、出現(xiàn)缺點、毛病。
宋 蘇軾 《定州謁諸廟祝文》:“若賦政疵纇,敢逃其罰。” 明 徐渭 《壽史母序》:“故 卜子夏 、 田子方 、 魯仲連 諸人,取於世也少,故自守也恒有餘,故鮮所疵纇。”
釋義:
疵颣,是漢語詞匯,出自《甫里先生傳》,解釋為缺點,毛病。
相關(guān)詞語:
吹毛求疵吹毛索疵大醇小疵批毛求疵披毛求疵飾垢掩疵索垢尋疵完美無疵澡垢索疵索垢求疵明珠之颣駁瑕指颣疵禮疵癰疵瘕荒颣疵癘疵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