咈然
詞語 | 咈然 |
---|---|
拼音 | fú rán |
字?jǐn)?shù) | 2字詞語 |
形式 | ab式詞語 |
意思:
不悅貌。咈,通“ 怫 ”。 宋 蘇軾 《黃甘陸吉傳》:“群臣皆與 甘 坐上坐, 吉 咈然,謂之曰:‘請與子論事。’ 甘 曰:‘唯唯。’”《明史·賀逢圣傳》:“ 湖廣 建 魏忠賢 生祠, 忠賢 聞上梁文出 逢圣 手,大喜,即日詣 逢圣 。 逢圣 曰:‘誤,借銜陋習(xí)耳。’ 忠賢 咈然去。” 清 王夫之 《家世節(jié)錄》:“﹝先君﹞雅不與佛老人游,曾共釋 憨山 、 德清 談義,已聞其論,咈然而退。”解釋:
1.不悅貌。咈,通"怫"。
相關(guān)詞語:
想當(dāng)然藹然可親藹然仁者安然如故安然無事安然無恙黯然傷神黯然失色黯然銷魂昂然自得傲然屹立岸然道貌黯然神傷黯然無色昂然直入昂然自若傲然挺立勃然變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