翰林學士
詞語 | 翰林學士 |
---|---|
拼音 | hàn lín xué shì |
字數 | 4字詞語 |
形式 | abcd式詞語 |
意思:
官名。解釋:
翰林學士,官名。學士始設于南北朝,唐初常以名儒學士起草詔令而無名號。唐玄宗時,翰林學士成為皇帝心腹,常常能升為宰相。北宋翰林學士承唐制,仍掌制誥。此后地位漸低,然相沿至明清,拜相者一般皆為翰林學士之職。清以翰林掌院學士為翰林院長官,無單稱翰林學士官。
釋義:
1.官名。唐玄宗開元初以張九齡﹑張說﹑陸堅等掌四方表疏批答﹑應和文章,號"翰林供奉",與集賢院學士分司起草詔書及應承皇帝的各種文字。德宗以后,翰林學士成為皇帝的親近顧問兼秘書官,常值宿內廷,承命撰擬有關任免將相和冊后立太子等事的文告,有"內相"之稱。唐代后期,往往即以翰林學士升任宰相。北宋翰林學士仍掌制誥。清代以翰林掌院學士為翰林院長官,其下有侍讀學士﹑侍講學士。清末復置翰林學士,僅備侍讀學士的升遷。
造句:
1、李白曾經是翰林學士。
2、五代宰相的權力遭到樞密使、翰林學士和端明學士的侵奪和分割,受到極大限度的削弱。
相關詞語:
愛人好士傲賢慢士把臂入林白衣秀士飽學之士博士買驢博學多才博學多聞不學無術不櫛進士白屋之士筆翰如流筆墨之林博學洽聞不媿下學不愧下學不學無識才疏學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