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懦
詞語 | 儒懦 |
---|---|
拼音 | rú nuò |
字數(shù) | 2字詞語 |
形式 | ab式詞語 |
意思:
亦作“ 儒愞 ”。柔弱,不剛強。《北齊書·儒林傳·權(quán)會》:“性甚儒懦,似不能言;及臨機答難,酬報如響。”《舊唐書·廬江王瑗傳》:“朝廷以 瑗 儒愞,非邊將才,遣右領軍將軍 王君廓 助典兵事。” 宋 曾鞏 《齊州謝到任表》:“豈伊儒懦之資,可副浩煩之用。” 清 焦循 《神風蕩寇后記》:“嘗慟 李 胡 兩公之死,自恨儒懦,不能執(zhí)殳從王事。”解釋:
(一)、亦作“ 儒愞 ”。柔弱,不剛強。
《北齊書·儒林傳·權(quán)會》:“性甚儒懦,似不能言;及臨機答難,酬報如響。”《舊唐書·廬江王瑗傳》:“朝廷以 瑗 儒愞,非邊將才,遣右領軍將軍 王君廓 助典兵事。” 宋 曾鞏 《齊州謝到任表》:“豈伊儒懦之資,可副浩煩之用。” 清 焦循 《神風蕩寇后記》:“嘗慟 李 胡 兩公之死,自恨儒懦,不能執(zhí)殳從王事。”
釋義:
1.亦作"儒愞"。 2.柔弱,不剛強。
相關(guān)詞語:
白面儒冠白面儒生焚書坑儒風流儒雅燔書阬儒燔書坑儒焚典坑儒鴻儒碩學宏儒碩學九儒十丐老師宿儒廉頑立懦懦詞怪說柔懦寡斷儒雅風流碩學通儒舌戰(zhàn)群儒宿學舊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