衲僧
詞語(yǔ) | 衲僧 |
---|---|
拼音 | nà sēng |
字?jǐn)?shù) | 2字詞語(yǔ) |
形式 | ab式詞語(yǔ) |
意思:
和尚,僧人。 唐 黃滔 《上李補(bǔ)闕》詩(shī):“諫草封山藥,朝衣施衲僧。” 元 薩都剌 《江城玩雪》詩(shī):“舟子迷歸寒浦外,衲僧疑在白云間?!薄冻蹩膛陌阁@奇》卷二八:“況自此再三十年, 京 已壽登耄耋,更削髮披緇坐此洞中為衲僧耶?”解釋:
(一)、和尚,僧人。
唐 黃滔 《上李補(bǔ)闕》詩(shī):“諫草封山藥,朝衣施衲僧。” 元 薩都剌 《江城玩雪》詩(shī):“舟子迷歸寒浦外,衲僧疑在白云間。”《初刻拍案驚奇》卷二八:“況自此再三十年, 京 已壽登耄耋,更削髮披緇坐此洞中為衲僧耶?”
釋義:
1.和尚,僧人。
相關(guān)詞語(yǔ):
不僧不俗拘攣補(bǔ)衲老僧入定破衲疏羹千補(bǔ)百衲僧多粥少粥少僧多不看僧面看佛面不念僧面念佛面蜀鄙之僧僧來(lái)看佛面蜀鄙二僧落發(fā)為僧病僧勸患僧奉道齋僧削發(fā)為僧練衲游衲
詞語(yǔ)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