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銖錢
詞語 | 五銖錢 |
---|---|
拼音 | wǔ zhū qián |
字數 | 3字詞語 |
形式 | abc式詞語 |
意思:
漢武帝時開始使用的一種貨幣。用銅鑄成,重五銖。三國至隋都有五銖錢,到唐高祖時廢止。解釋:
(一)、錢幣名。
漢武帝 元狩 五年始鑄,重五銖,上篆“五銖”二字。自 漢 歷 魏 、 晉 、 六朝 至 隋 皆續有鑄造,惟形制大小不一。 唐 武德 四年廢。《史記·平準書》:“有司言三銖錢輕,易姦詐,乃更請諸郡國鑄五銖錢,周郭其下,令不可磨取鎔焉。”《晉書·食貨志》:“於是復鑄五銖錢,天下以為便。” 唐 梁鉉 《天門街西觀榮王聘妃》詩:“燈攢九華扇,帳撒五銖錢。”
釋義:
1.錢幣名。漢武帝元狩五年始鑄,重五銖,上篆"五銖"二字。自漢歷魏﹑晉﹑六朝至隋皆續有鑄造,惟形制大小不一。唐武德四年廢。
造句:
1、后來正趕上五銖錢和白金起用,豪民乘機施展奸詐手段,京城尤其嚴重,朝廷就用義縱做右內史,王溫舒當中尉。
2、張軌只是通過措施將五銖錢的潛在信用發掘了出來,讓它由靜止轉向流通。
相關詞語:
五里霧挨三頂五愛錢如命捱三頂五拔十得五不名一錢不值一錢拔十失五博覽五車不直一錢攢三聚五寸量銖稱寸積銖累攢三集五多錢善賈腹載五車積銖累寸見錢眼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