逋刻
詞語 | 逋刻 |
---|---|
拼音 | bū kè |
字數(shù) | 2字詞語 |
形式 | ab式詞語 |
意思:
舊指交易中的拖欠刻剝現(xiàn)象。《南齊書·武帝紀》:“京師及四方出錢億萬,糴米穀絲綿之屬,其和價以優(yōu)黔首。遠邦嘗市雜物,非土俗所產(chǎn)者,皆悉停之。必是歲賦攸宜,都邑所乏,可見直和市,勿使逋刻。”解釋:
(一)、舊指交易中的拖欠刻剝現(xiàn)象。
《南齊書·武帝紀》:“京師及四方出錢億萬,糴米穀絲綿之屬,其和價以優(yōu)黔首。遠邦嘗市雜物,非土俗所產(chǎn)者,皆悉停之。必是歲賦攸宜,都邑所乏,可見直和市,勿使逋刻。”
釋義:
1.舊指交易中的拖欠刻剝現(xiàn)象。
相關詞語:
逋逃之臣逋慢之罪逋逃之藪春宵一刻刺心刻骨丹楹刻桷刁鉆刻薄雕蟲篆刻雕文刻鏤雕蟲刻篆雕心刻腎豐取刻與鬼刻神劖畫地刻木畫虎刻鵠畫龍刻鵠尖酸刻薄精雕細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