趨利
詞語 | 趨利 |
---|---|
拼音 | qū lì |
字數 | 2字詞語 |
形式 | ab式詞語 |
意思:
(一)、亦作“趍利”。追求財利。《晏子春秋·問上二一》:“恡乎財,薄乎施,覩貧窮若不識,趨利若不及。”《史記·貨殖列傳》:“及其衰,好賈趨利,甚於 周 人。”《二刻拍案驚奇》卷一:“少不得有一伙有本錢趨利的商人,貪那貴價,從外方賤處販將米來。”(二)、泛指求利、逐利。漢 王符《潛夫論·勸將》:“凡人所以肯赴死亡而不辭者,非為趨利,則因以避害也。”晉 葛洪《抱樸子·行品》:“無忠信之純固,背恩養而趨利者,叛人也。”《新唐書·李宗閔傳》:“德裕 曰:‘今中朝半為黨人,雖后來者,趍利而靡,往往陷之。陛下能用中立無私者,黨與破矣。’”
(三)、求勝;取勝。《資治通鑒·漢獻帝建安十二年》:“兵貴神速。今千里襲人,輜重多,難以趨利。”宋 陳亮《酌古論·孫權》:“曹公 并 荊州 之眾,東向俱下,而輕騎兼進,千里趍利,復與 吳 爭長於舟楫之間,此其勢易拒也。”明 王玉峰《焚香記·傳箋》:“吾聞兵法:百里而趨利者蹶上將。”
解釋:
(一)、亦作“趍利”。追求財利。
《晏子春秋·問上二一》:“恡乎財,薄乎施,覩貧窮若不識,趨利若不及。”《史記·貨殖列傳》:“及其衰,好賈趨利,甚於 周 人。”《二刻拍案驚奇》卷一:“少不得有一伙有本錢趨利的商人,貪那貴價,從外方賤處販將米來。”
(二)、泛指求利、逐利。
漢 王符 《潛夫論·勸將》:“凡人所以肯赴死亡而不辭者,非為趨利,則因以避害也。” 晉 葛洪 《抱樸子·行品》:“無忠信之純固,背恩養而趨利者,叛人也。”《新唐書·李宗閔傳》:“ 德裕 曰:‘今中朝半為黨人,雖后來者,趍利而靡,往往陷之。陛下能用中立無私者,黨與破矣。’”
(三)、求勝;取勝。
《資治通鑒·漢獻帝建安十二年》:“兵貴神速。今千里襲人,輜重多,難以趨利。” 宋 陳亮 《酌古論·孫權》:“ 曹公 并 荊州 之眾,東向俱下,而輕騎兼進,千里趍利,復與 吳 爭長於舟楫之間,此其勢易拒也。” 明 王玉峰 《焚香記·傳箋》:“吾聞兵法:百里而趨利者蹶上將。”
釋義:
1.亦作"趍利"。 2.追求財利。 3.泛指求利﹑逐利。 4.求勝;取勝。
造句:
1、 上司是一種趨利動物,他們只會圍著自己的職場利益打轉,任何損害到自己利益的事情都將杜絕,任何能得到利益的事情都會去做。
2、 故不趨利而逃害,不忻生而憾死,不可以威脅而變其操,不可以利誘而易其心。
相關詞語:
愛人利物安室利處背本趨末本小利微避害就利避兇趨吉不知利害百世之利避難趨易避俗趨新辯口利辭辯口利舌成敗利鈍出師不利吹毛利刃從中漁利寸利必得乘利席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