攝政
詞語 | 攝政 |
---|---|
拼音 | shè zhèng |
字?jǐn)?shù) | 2字詞語 |
形式 | ab式詞語 |
意思:
君主制國家在君主年幼不能親自執(zhí)政或君主長期患病不能臨朝時,由其年長近親或其他人代行君主權(quán)力叫攝政。解釋:
(一)、代國君處理國政。至北洋軍閥統(tǒng)治時期,總統(tǒng)缺位,由內(nèi)閣代行職務(wù),亦曾一度沿稱攝政。
《禮記·文王世子》:“昔者 周公 攝政,踐阼而治。”《史記·五帝本紀(jì)》:“ 舜 得舉用事二十年,而 堯 使攝政;攝政八年而 堯 崩。” 唐 劉知幾 《史通·鑒識》:“譬夫 成 為孺子,史刊攝政之年; 厲 亡流 彘 ,歷記 共和 之日。”《東周列國志》第三四回:“公子 目夷 告于太廟,南面攝政。” 清 昭槤 《嘯亭雜錄·雪睿王冤》:“大兵平定中原, 睿忠王 方攝政。”
釋義:
攝政,指代國君處理國政。見《禮記》:“昔者周公攝政,踐祚而治。”《禮記·文王世子》:“昔者周公攝政,踐阼而治。”《史記·五帝本紀(jì)》:“舜得舉用事二十年,而堯使攝政;攝政八年而堯崩。” 唐 劉知幾 《史通·鑒識》:“譬夫成為孺子,史刊攝政之年;厲亡流彘,歷記共和 之日。”《東周列國志》第三四回:“公子目夷告于太廟,南面攝政。” 清 昭梿 《嘯亭雜錄·雪睿王冤》:“大兵平定中原, 睿忠王方攝政。”
造句:
1、任何大人物的章飾,無論是國王的冠冕、攝政的寶劍、大將的權(quán)標(biāo),或是法官的禮服,都比不上仁慈那樣更能襯托出他們的莊嚴(yán)高貴。莎士比亞
2、因為皇帝太小,所以由慈禧太后攝政。
相關(guān)詞語:
垂簾聽政大政方針蕩魂攝魄蠹政病民蠹政害民發(fā)政施仁防心攝行各自為政勾魂攝魄改政移風(fēng)精兵簡政驚魂攝魄魯衛(wèi)之政人存政舉人亡政息人自為政攝魄鉤魂攝威擅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