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七史
詞語(yǔ) | 十七史 |
---|---|
拼音 | shí qī shǐ |
字?jǐn)?shù) | 3字詞語(yǔ) |
形式 | abc式詞語(yǔ) |
意思:
唐朝將《史記》《漢書(shū)》《后漢書(shū)》《三國(guó)志》《晉書(shū)》《宋書(shū)》《南齊書(shū)》《梁書(shū)》《陳書(shū)》《魏書(shū)》《北齊書(shū)》《周書(shū)》《隋書(shū)》等史書(shū)合稱(chēng)十三史。宋朝加《南史》《北史》《新唐書(shū)》《新五代史》四部,合稱(chēng)十七史。參見(jiàn)〔二十四史〕解釋?zhuān)?/h2>
(一)、《舊唐書(shū)·經(jīng)籍志》乙部正史類(lèi)有《史記》、《漢書(shū)》、《后漢書(shū)》、《三國(guó)志》、《晉書(shū)》、《宋書(shū)》、《南齊書(shū)》、《梁書(shū)》、《陳書(shū)》、《后魏書(shū)》、《北齊書(shū)》、《周書(shū)》、《隋書(shū)》,共十三史。
宋 人加《南史》、《北史》、《新唐書(shū)》、《新五代史》,遂有“十七史”之稱(chēng)。參閱《宋史·藝文志二》、 清 王鳴盛 《十七史商榷》卷九九。
釋義:
1.《舊唐書(shū).經(jīng)籍志》乙部正史類(lèi)有《史記》﹑《漢書(shū)》﹑《后漢書(shū)》﹑《三國(guó)志》﹑《晉書(shū)》﹑《宋書(shū)》﹑《南齊書(shū)》﹑《梁書(shū)》﹑《陳書(shū)》﹑《后魏書(shū)》﹑《北齊書(shū)》﹑《周書(shū)》﹑《隋書(shū)》,共十三史。宋人加《南史》﹑《北史》﹑《新唐書(shū)》﹑《新五代史》,遂有"十七史"之稱(chēng)。參閱《宋史.藝文志二》﹑清王鳴盛《十七史商榷》卷九九。
相關(guān)詞語(yǔ):
七返丹昂藏七尺拔十得五稗官野史拔十失五垂名青史才高七步東觀續(xù)史功標(biāo)青史歸十歸一橫七豎八夾七夾八金釵十二經(jīng)史百子九流十家九儒十丐舉十知九九變十化
詞語(yǔ)形式
熱門(mén)屬性詞語(y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