吞爻
詞語 | 吞爻 |
---|---|
拼音 | tūn yáo |
字數 | 2字詞語 |
形式 | ab式詞語 |
意思:
語本《三國志·吳志·虞翻傳》“﹝ 翻 ﹞又為《老子》《論語》《國語》訓注,皆傳於世”裴松之 注引《虞翻別傳》:“翻 初立《易》注,奏上曰:‘臣聞六經之始,莫大陰陽……又臣郡吏 陳桃 夢臣與道士相遇,放髮披鹿裘,布《易》六爻,撓其三以飲臣,臣乞盡吞之。’”后因以“吞爻”為精于易學的典故。解釋:
(一)、語本《三國志·吳志·虞翻傳》“﹝ 翻 ﹞又為《老子》《論語》《國語》訓注,皆傳於世” 裴松之 注引《虞翻別傳》:“ 翻 初立《易》注,奏上曰:‘臣聞六經之始,莫大陰陽……又臣郡吏 陳桃 夢臣與道士相遇,放髮披鹿裘,布《易》六爻,撓其三以飲臣,臣乞盡吞之。’”后因以“吞爻”為精于易學的典故。
《增補事類統編·人事·夢上》:“ 吳 士吞爻,每以知經自任; 漢 臣獻賦,寧緣賜錦而來。” 清 吳偉業 《贈學易友人吳燕馀》詩:“吞爻夢逐 虞生 放,端策占成 屈子 窮。”
釋義:
基本解釋:語本《三國志.吳志.虞翻傳》"﹝翻﹞又為《老子》《論語》《國語》訓注,皆傳于世"裴松之注引《虞翻別傳》:"翻初立《易》注,奏上'臣聞六經之始,莫大陰陽……又臣郡吏陳桃夢臣與道士相遇,放發披戲布《易》六爻,撓其三以飲臣,臣乞盡吞之。'"后因以"吞爻"為精于易學的典故。
相關詞語:
鰲擲鯨吞半吞半吐蠶食鯨吞杜口吞聲餓虎吞羊負重吞污囫圇吞棗鶻侖吞棗虎踞鯨吞活剝生吞渾掄吞棗渾淪吞棗鯨吞蠶食鯨吞虎噬鯨吞蛇噬狼吞虎咽狼吞虎餐狼吞虎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