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號
詞語 | 徽號 |
---|---|
拼音 | huī hào |
字數 | 2字詞語 |
形式 | ab式詞語 |
意思:
美稱這等一位活菩薩,豈可沒個徽號?——明· 羅懋登《三寶太監西洋記通俗演義》解釋:
(一)、旗幟的名號。指旗的式樣、圖案、顏色。舊時作為新興朝代或某一帝王新政的標志之一。
《禮記·大傳》:“立權度量,考文章,改正朔,易服色,殊徽號,異器械,別衣服,此其所與民變革者也?!?鄭玄 注:“徽號,旌旗之名也?!?孔穎達 疏:“徽號,旌旗也, 周 大赤, 殷 大白, 夏 大麾,各有別也。”《三國志·魏志·高堂隆傳》:“ 隆 又以為改正朔,易服色、殊徽號,異器械,自古帝王所以神明其政,變民耳目,故三春稱王,明三統也?!薄吨芏Y·夏官·大司馬》“辨號名” 清 孫詒讓 正義:“‘司常,掌九旗之物名,各有屬以待國事?!⒃疲骸畬僦^徽識也。《大傳》謂之徽號。’徽識、徽號、號名,義并同, 賈 疏云:‘即《司?!纷ⅲ喝哽浩熘氄咭?。’”
(二)、引申指國號。
宋 王讜 《唐語林·補遺一》:“ 張柬之 等既遷 則天 于 上陽宮 , 中宗 猶以皇太子監國,告 武氏 之廟。時,累日陰翳,侍御史 崔渾 奏曰:‘方今國命初復,當正徽號稱 唐 ,順萬姓之心,奈何告 武氏 廟?廟宜毀之,復 唐 鴻業,天下幸甚!’”
(三)、泛指標志,記號。
秦牧 《古戰場春曉》:“戰船和槍炮就是他們的徽號?!?/p>
(四)、褒揚贊美的稱號。舊時專指加給帝王及皇后的尊號。每逢慶典,可以屢次加上,每次通常加兩個字,盡是歌功頌德之詞。
唐 封演 《封氏聞見記·尊號》:“ 秦 漢 以來,天子但稱皇帝,無別徽號, 則天 垂拱 四年,得瑞石於 洛水 ,文曰:‘圣母臨人,永昌帝業。’號其石為寶圖,于是羣臣上尊號,請稱‘圣母神皇后’?!?宋 沉括 《夢溪筆談·故事二》:“ 熙寧 中,因上皇帝尊號,宰相率同列面請三四,上終不允,曰:‘徽號正如卿等功臣,何補名實!’” 宋 蔡絛 《鐵圍山叢談》卷一:“﹝上﹞因又降詔,歸美神考 哲宗 ,用告成功。上親加上兩朝徽號,令廟焉?!薄抖昴慷弥脂F狀》第八回:“再看那署的款,卻都是連篇累牘,猶如徽號一般的別號。”又如, 清 葉赫那拉氏 的徽號是:“慈禧端佑康頤昭豫莊誠壽恭欽獻崇熙皇太后”。見《清史稿·后妃傳》。
(五)、褒揚贊美的稱號。指帝王封授的爵號。
北魏 酈道元 《水經注·汝水》:“ 汝水 又東為 周公渡 ,藉‘承休’之徽號,而有‘周公’之嘉稱也。”按, 漢 元帝 初元 五年以 周子南君 姬延年 為 周承休侯 。
(六)、褒揚贊美的稱號。泛指美稱。
明 宋應星 《天工開物·乃?!罚骸吧瞎?神農氏 若存若亡,然味其徽號,兩言至今存矣?!?魯迅 《華蓋集續編·我還不能“帶住”》:“但我又知道人們怎樣地用了公理正義的美名,正義君子的徽號,溫良敦厚的假臉,流言公論的武器,吞吐曲折的文字,行私利己,使無刀無筆的弱者不得喘息?!?/p>
(七)、猶綽號。
明 吳炳 《西園記·聞訃》:“日日街頭尋人鬧,滿城與我加徽號。” 老舍 《趙子曰》第十一:“所以由身體看,由精神上看,‘大智若愚’的這個徽號是名實相符的?!?/p>
釋義:
美好的稱號:同學送給他‘詩人’的~。
造句:
1、請附上此欄內容及部門徽號的軟復本.
2、將百年靈徽號和八件小時標記裝配在凸緣上,這需要精湛的手工技藝.
相關詞語:
奔走呼號觸地號天砥厲名號砥礪名號發號施令更令明號鬼哭神號鬼泣神號行號巷哭號寒啼饑號咷大哭號啕大哭呼天號地號令如山號天扣地渙發大號渙汗大號街號巷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