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體
詞語 | 通體 |
---|---|
拼音 | tōng tǐ |
字數 | 2字詞語 |
形式 | ab式詞語 |
意思:
(一)、整個物體:水晶通體透明。(二)、全身;渾身:通體濕透。
解釋:
(一)、合為一體。
《淮南子·本經訓》:“通體于天地,同精于陰陽。”
(二)、謂媾合。
漢 司馬相如 《琴歌》之二:“交情通體心和諧,中夜相從知者誰。”
(三)、文章的整個體例。
晉 杜預 《<春秋經傳集解>序》:“ 仲尼 從而脩之,以成一經之通體。” 清 袁枚 《隨園詩話補遺》卷四:“少年之詩,往往有句無篇,能通體完密者最少。”
(四)、全身;渾身。
唐 韓偓 《寒食日沙縣雨中看薔薇》詩:“通體全無力,酡顏不自持。”《綠野仙蹤》第十四回:“八人覺得通體鬆快,如釋 泰山 。” 老舍 《正紅旗下》十一:“他們滿面紅光,滿身綢緞,還戴著繡花的荷包與褡褳,通體光彩照人。”
(五)、整個物體。
清 沉初 《西清筆記·紀庶品》:“ 痕都斯坦 玉盤椀,其薄如紙,而製甚佳,規矩凹凸,通體毫髮不差。” 清 張德彝 《隨使法國記·使事記》:“墻厚一丈,漸減至頂厚二尺,通體堅固,海中雖有狂風巨浪,不至有撼動之險。”
(六)、全部。
魯迅 《故事新編·采薇》:“尤其可議的是他們的品格,通體都是矛盾。” 老舍 《駱駝祥子》十三:“ 老程 極快的穿上衣裳,鈕扣通體沒扣。”
釋義:
【出處】唐·韓偓《寒食日沙縣雨中看薔薇》詩:“通體全無力,酡顏不自持。”清·沈初《西清筆記·紀庶品》:“痕都斯坦玉盤椀,其薄如紙,而制甚佳,規矩凹凸,通體毫發不差。”【釋義】全身;整個物體。
相關詞語:
八面圓通遍體鱗傷博古通今博識多通博通經籍不成體統不識大體不通水火卑身賤體卑身屈體膘肥體壯財運亨通暢通無阻稱體載衣赤身露體觸類旁通串通一氣粗通文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