判斷
詞語 | 判斷 |
---|---|
拼音 | pàn duàn |
字數 | 2字詞語 |
形式 | ab式詞語 |
意思:
(一)、思維的基本形式之一,就是肯定或否定某種事物的存在,或指明它是否具有某種屬性的思維過程。在形式邏輯上用一個命題表達出來。(二)、斷定:你判斷得很正確。正確的判斷。
(三)、判決(案件)。
解釋:
(一)、分析裁定。
《北齊書·許惇傳》:“ 惇 清識敏速,達於從政,任司徒主簿,以能判斷,見知時人,號為入鐵主簿。” 魯迅 《書信集·致蕭軍蕭紅》:“‘父愛’也一樣的,倘不加判斷,一味從嚴,也可以冤死了好子弟。” 柯靈 《香雪海·我們曾經生活在泥淖里》:“任何一個理智清明的人都可以作出判斷。”
(二)、猶判決。
宋 趙令畤 《侯鯖錄》卷八:“ 九尾野狐 者,一日下狀解籍。遂判云:‘五日京兆,判斷自由。 九尾野狐 ,從良任便。’” 元 施惠 《幽閨記·圖形追捕》:“這等之人,如何判斷?押赴市曹,一刀兩段。”《紅樓夢》第四回:“ 雨村 便徇情枉法,胡亂判斷了此案。”
(三)、欣賞。
唐 南卓 《羯鼓錄》:“時當宿雨初晴,景色明麗,小殿內庭,柳杏將吐,睹而嘆曰:‘對此景物,豈得不為他判斷之乎!’” 宋 劉克莊 《賀新郎·寄題聶侍郎郁孤臺》詞:“傾倒 贛江 供硯滴,判斷雪天月夜。” 元 伯顏 《小令·喜春來》曲:“山河判斷在俺筆尖頭。”
(四)、思維的基本形式之一。肯定或否定某種事物的存在,或指明某一對象是否具有某種屬性的思維過程。在形式邏輯上用一個命題表達出來。
釋義:
判斷,指斷定是非曲直、吉兇善惡;掌理、主管。見元 施惠 《幽閨記·圖形追捕》:“這等之人,如何判斷?押赴市曹,一刀兩段。”
相關詞語:
暗弱無斷不斷如帶殘編斷簡抽刀斷水愁腸寸斷殘圭斷璧殘篇斷簡殘章斷簡成城斷金遲疑不斷出死斷亡當斷不斷當機立斷獨斷獨行獨斷專行斷壁殘璋斷壁頹垣斷編殘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