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舂
詞語 | 宿舂 |
---|---|
拼音 | sù chōng |
字數 | 2字詞語 |
形式 | ab式詞語 |
意思:
《莊子·逍遙游》:“適莽蒼者三飡而反,腹猶果然;適百里者宿舂糧;適千里者三月聚糧。”本指隔夜舂米備糧。后以“宿舂”指少量的糧食。解釋:
(一)、《莊子·逍遙游》:“適莽蒼者三飡而反,腹猶果然;適百里者宿舂糧;適千里者三月聚糧。”本指隔夜舂米備糧。后以“宿舂”指少量的糧食。
《周書·韋孝寬傳》:“常以邊外之軍,引其腹心之眾。我無宿舂之費,彼有奔命之勞。” 宋 蘇軾 《杭州上執政書》之二:“然三 吳 風俗,自古浮薄,而 錢塘 為甚,雖室宇華好,被服粲然,而家無宿舂之儲者,蓋十室而九。” 清 王晫 《今世說·雅量》:“ 朱子殷 瓶無宿舂,歌呼笑傲,不改其樂。”
釋義:
宿舂是漢語詞匯,拼音xiǔ chōng ,是名詞。
相關詞語:
餐風露宿藏怒宿怨草行露宿餐風宿草餐風宿露餐風宿水餐風宿雨沉疴宿疾舂容大雅東食西宿風餐露宿舊仇宿怨露宿風餐老師宿儒露餐風宿眠花宿柳暮爨朝舂棲風宿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