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灶
詞語 | 倒灶 |
---|---|
拼音 | dǎo zào |
字數 | 2字詞語 |
形式 | ab式詞語 |
意思:
(一)、垮臺;敗落。(二)、倒霉:背時倒灶。
解釋:
(一)、指時運不濟,倒霉。語本 漢 揚雄 《太玄經·灶》:“灶滅其火,惟家之禍。” 元 無名氏 《桃花女》第四折:“敢是這老頭兒沒時運,倒了灶也。”《二刻拍案驚奇》卷三七:“ 程寀 見了道:‘我説你薄福,前日不意中得了些非分之財,今日就倒灶了。’”《西游記》第二五回:“ 行者 笑道:‘你遇著我就該倒灶,干我甚事!’” 茅盾 《故鄉雜記》:“你看十九路軍到底退了!然而,同人先笑而后號咷, 東洋 人倒灶也快了呀!”
釋義:
關于“倒灶”一詞,它起源于陜西關中的方言,也有稱做“倒糟”的。其意是大致相同的,“倒”是壞了,“糟”是糟糕,連起來是糟了、壞了、不好、不妙的意思。“倒灶”的說法,泛指種種倒霉、麻煩之事,方言的意思是,既然鍋灶都倒塌了,自然是無法做飯,也就吃不成了,還不感覺倒霉嗎?現實中屬于貶義詞范疇,常指一些不講信譽,不講公德的人,在公眾心中的威望和地位下跌了,形容于某人的鄉俗民望或某個企業倒閉倒糟了。 關于倒灶一詞的來源,是有一個典故的。
造句:
1、 今日有酒今朝醉,明天倒灶喝涼水。
2、 生活總是充滿了**倒灶的事情。
相關詞語:
阿平絕倒拜倒轅門本末倒置白黑顛倒冰山易倒不識起倒不知顛倒不知起倒沉灶產蛙沉灶生蛙重起爐灶倒鳳顛鸞倒冠落佩倒戈卸甲倒海翻江倒三顛四倒山傾海倒背如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