杇墁
詞語 | 杇墁 |
---|---|
拼音 | wū màn |
字數 | 2字詞語 |
形式 | ab式詞語 |
意思:
亦作“杇槾”。亦作“杇鏝”。涂飾;粉刷。唐 陸羽《茶經·風爐》:“風鑪以銅鐵鑄之,如古鼎形,厚三分,緣闊九分,令六分虛中,致其杇墁。”唐 白居易《修香山寺記》:“大小屋共七間,凡支壞補缺,壘隤覆漏,杇槾之功必精。”宋 彭乘《墨客揮犀》卷四:“妾幼年侍父任 吳州 司寇,既代歸……因留詩寺壁。今隨夫任 端溪,復至此嶺,詩已為杇鏝者所覆,即命墨於故處。”解釋:
(一)、亦作“ 杇槾 ”。亦作“ 杇鏝 ”。涂飾;粉刷。
唐 陸羽 《茶經·風爐》:“風鑪以銅鐵鑄之,如古鼎形,厚三分,緣闊九分,令六分虛中,致其杇墁。” 唐 白居易 《修香山寺記》:“大小屋共七間,凡支壞補缺,壘隤覆漏,杇槾之功必精。” 宋 彭乘 《墨客揮犀》卷四:“妾幼年侍父任 吳州 司寇,既代歸……因留詩寺壁。今隨夫任 端溪 ,復至此嶺,詩已為杇鏝者所覆,即命墨於故處。”
釋義:
1.亦作"杇槾"。亦作"杇鏝"。 2.涂飾;粉刷。
相關詞語: